德兴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你不了解的初唐四杰 [复制链接]

1#

说起初唐四杰,大家自然而然的就会想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人,他们生活在从太宗贞观末到武则天时代的六十余年的时间里,文学史上习惯地称之为初唐“四杰”。

那么,王、杨、卢、骆何以得到“四杰”这个名称呢?

四杰”的称号原指他们的文章而言,后来评诗也借用这个称号来统括他们。

“四杰”不仅是诗人,同时又是骈文名手。他们用骈文写过不少赋、序、碑、启一类的文章,颇负盛名。其实“四杰”的骈文大都夸耀词藻,堆砌典故,重形式而轻内容,特别是一些应酬之作,但也有骈词俪句,不论是写景叙事,还是抒情论理,却能运笔自如。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王勃的《滕王阁序》……

初唐四杰虽然因文章并列,但是他们的命运却截然不同。

才高而命短——王勃

王勃,字子安,原籍太原祁县,后来移居绛州龙门,王勃的祖父王通,是隋末的大学者,他主张儒,佛、道三家合为一体,死后被谥为“文中子”。尽管王勃出生之前祖父早已谢世,但王勃的思想和创作仍明显地受到他的影响。

王勃聪慧过人,很早就有才名,与兄王励、王勵才藻相类,因此他父亲的朋友杜易简曾称赞他们说:“此王氏三珠树也。”

兄弟三人中,又以王勃最为突出,相传他六岁就能作文、九岁时读大学问家颜师古所注《汉书》;并作《指瑕》十卷,批评颜注的错误;十二岁那年,在长安向名医曹元学《周易章句》和《黄帝素间》难经》,以十余月学成。放到现代,就是高考状元的苗子。

但是他人生最重要的转折点应当是官奴曹达犯了罪,王勃把他匿藏在家里,又怕事情泄露,便杀了曹达,后来事情败露,按法王勃当判为死罪,幸逢上改元大效,才免于一死。但因此又革除了功名,而且父亲也受牵连,被贬到南方交趾微县令。

政治上失意,使王勃原先追求功名的雄心,终于为消极遁世的思想所代替。最终于公元年王勃前往交趾看望父亲,在渡南海途中不幸遇险,以“心悸而死”逝世时年二十七岁。少负才名、宦海沉浮——杨炯

杨炯幼时博学聪敏,很能写文章,据记载他于十岁中举待制弘文馆。接着很快在京应制举及第,授校书郎,这时他才二十七岁。

悠哉逸乐的宫廷生活限制了诗人的视野,这一时期杨炯的诗歌多半是颂扬时康、讴歌帝力的陈词滥调,难见什么可读的作品。

后因为他伯父杨德斡为官严酷,民间有“宁食三斗炭,不逢杨德斡”的怨言,于是权贵们便移花接木地借此攻击杨炯,说他“为政残酷,人吏动不如意,辄榜杀之”放到现代,就是网络上键盘侠疯狂diss杨炯,三人成虎,他的政治生涯受到了巨大影响。

可是杨炯并没有向豪强卑躬屈膝,保持“气凌秋霜”、“行不苟合”的节操,以致终身潦倒。

悲凉的一生——卢照邻

卢照邻,字升之,自号幽优子。幽州范阳(今北京附近)人。

卢照邻的经历相当丰富,他说自己是“周游几万里,驰骋数十年”,卢照邻年青的时候就离开故乡外出游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他的前半生充满了年轻人的朝气。

大约在三十八岁的时候,卢照邻不幸得了“风疾,由于疾病缠身心境孤独凄苦,因而只得寄情于读书、炼药的求仙生活。随着时日的推移,他的病势日见加重,最后完全成为残废者。

卢照邻的作品以“染疾”为界明显地分成两个时期,前期才气横益,奔放有力;晚年由于病情恶化处境艰危,诗的情湖悲凉,境界幽寂,风格趋于严峻、凄苦。

传奇式的生涯——骆宾王

骆宾王,字观光,婺州义乌人。年幼时聪敏好学,已经显露出诗才。相传《咏鹅》正是骆宾王六岁时在池塘边游玩所作,观察入木三分,描写活灵活现,也是当时有名的小天才。

骆宾王的诗歌是“四杰”中最多的一个,现存凡一百二十余首。这与他复杂曲折的生活经历有关。骆宾王的大部分诗歌,特别是五言律诗,风格豪迈,对扭转初唐浮靡诗风,起过一定作用。

骆宾王的从军诗以雄放见长,读了给人以一种积极奋发的力量,后来的陈子昂、高适、岑参、李白等诗人的边塞诗,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他的浸润和影响。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