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兴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辽代帝王的捺钵 [复制链接]

1#
复方驱虫斑鸠菊丸治疗白癜风 http://www.jk100f.com/baidianfengzixun/zhuyishixiang/14384.html

《辽史·营卫志上》记载:“辽国尽有大漠,浸包长城之境,因宜为治。秋冬违寒,春夏避暑,随水草就畋渔,岁以为常。四时各有行在之所,谓之‘捺钵’。”《金史》也记载:“辽国之君,春水秋山,冬夏捺钵”。又北宋宰相庞籍之子庞元英所撰的《文昌杂录》记载:“北虏谓住坐处曰捺钵,四时皆然,如春捺钵之类是也,不晓其义。近者彼国中书舍人王师儒来修祭奠,余充接伴使,因以问,师儒答云:‘是契丹家语,犹言行在也’”。可知“捺钵”是契丹语音译过来的,意思是辽代帝王的出行暂住的地方,契丹族是游牧部落,还保持着逐水草渔猎的游牧习俗,“每岁四时,周而复始”,辽帝捺钵春、夏、秋、冬各有行在之所。

春捺钵

春捺钵又叫“春水”,意为春渔于水。《辽史》记载:春捺钵叫鸭子河泺(pō同“泊”),即今吉林省大安市月亮泡。辽帝正月上旬从上京(今内蒙古巴林左旗东南)起牙帐,大约60天路程到春捺钵,这个地方“四面皆沙埚(低洼的沙地),多榆柳杏林”。辽帝到了鸭子河泺先在冰上搭起帐篷,凿冰取鱼,等到冰雪消融,纵鹰鹘捕天鹅大雁,早出晚归,从事弋猎。其时皇帝冠巾时服,系玉束带,在上风观望,在有鹅之处举旗,探骑驰报,远泊鸣鼓,等到鹅惊飞起,左右围骑都举旗猛挥。辽帝得到头鹅,献给宗庙,祭祀祖先,群臣备献酒果,纵饮作乐,等到春天结束才返回上京。

夏捺钵

夏捺钵没有固定场所,多在吐儿山(在今内蒙古札鲁特旗西北霍林河源处),主要是辽帝避暑之所。在这个季节,辽帝和南面官、北面官商议国家大事,闲暇时候游猎。时间从四月中旬起帐,至七月中旬结束。

秋捺钵

秋捺钵也叫“秋山”,意为秋猎于山,地点在伏虎林。伏虎林在永州西北五十里,那个地方经常有虎据林,伤害居民畜牧,辽景宗率领数骑猎虎,虎伏草际,战栗不敢仰视,辽景宗释放了老虎,因此叫“伏虎林”。每年七月中旬,辽帝从夏捺钵纳凉处起牙帐,到达秋捺钵入山射鹿及虎。其时,皇族与高官分布于山中泺水之侧,等到夜半,鹿过来喝盐水,令猎人吹角模仿鹿鸣,鹿乃纷纷奔跑而至,于是开始射鹿,俗称“舐碱鹿”,又称“呼鹿”。

冬捺钵

冬捺钵位于永州东南三十里的广平淀,东西长二十余里,南北宽十余里。冬捺钵所在地,地面平坦,四周都是沙碛,多榆柳树。由于这个地方沙子很多,冬天稍暖,辽帝牙帐多设于此过冬,南面官、北面官商议国家大事,闲暇时则出校猎讲武,兼受南宋及诸国礼贡。

辽国灭亡后,捺钵制度却一直影响着之后的北方游牧民族,金皇统三年(年)七月,熙宗即曾“谕尚书省,将循契丹故事,四时游猎,春水秋山,冬夏剌钵。”近代诗人赵秉文就写诗描写金朝春捺钵的猎鹅活动:

光春宫外春水生,驾鹅飞下寒犹轻。

绿衣探使一鞭信,春风写入鸣鞘声。

龙旃晓日迎天仗,小队长围圆月样。

忽闻叠鼓一声飞,轻纹触破桃花浪。

内家最爱海东青,锦鞲掣臂翻青冥。

晴空一击雪花堕,连延十里风毛腥。

初得头鹅夸得隽,一骑星驰荐陵寝。

欢声沸入万年觞,琼毛散上千官鬓。

不才无力答阳春,羞作长杨待从臣。

闲与老农歌帝力,欢呼一曲太平人。

一一赵秉文《春水行》

如今,在辽帝捺钵的旧址,有关地方政府依托辽帝捺钵文化,结合冬捕、美食、庙会、冰雪、避暑等举办各种节庆活动,再现辽帝捺钵时的盛大场景,吸引了很多游客去现场体验。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