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兴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善待员工消除怨气,从8小时工作后的互不 [复制链接]

1#
早期白癜风如何治疗 https://disease.39.net/bjzkbdfyy/170906/5677813.html

他结束一天辛勤的工作,和同事微笑道别,

拥挤城市中的他,穿过忙忙碌碌的人群回到家。

开门,孩子惊喜的扑向了他,

难得的准时下班,使他得以在家庭中获得久违的治愈。

一通电话,

在孩子眼中的惊喜尚未消退时,

他已经打开电脑,开始了临时的工作。

8小时

工作制关系

曾经我们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规律的进行着或许可以称为“单调”的生活,所幸快速发展的科技日新月异,带给我们更为多样化的消遣方式。

但科技发展带给我们的不仅是多样化的消遣方式,我们在得以跨越信息交流障碍的同时,也使得我们多了一些束缚、多了一些紧迫、多了一些四处滋长的怨气。

凿井而饮、耕田而食的生活,可以使我们独享自在,不必过度的参与到社会的价值交换中,但在现如今的社会分工状态之下,显然我们无法过那种“自在”的生活。

我们不得不重度参与到社会分工之中,在服从企业的工作安排与要求的同时,24小时为工作待命,从而获得在社会中得以生存的能力。

分工所带来的报酬使我们可以照顾那些我们所爱的人、使我们可以为他们提供更好的生活,而代价便是我们不得不进行服从。

“服从于企业领导者的个人喜好;服从于企业领导的越界行为;服从于下班后的工作安排”。

我们并不遗憾无法说出:“帝力于我何有哉”,我们所遗憾的是,当工作延伸到下班时间时,我们又该如何照顾我们的家人,如何与他们一同感受生活?

01越界

企业聘请员工,依靠员工通过各自的技能配合为企业赚取利润,企业也因此出合理的报酬。

这是一种合理的市场价值交换过程,企业与员工之间,一方付出金钱,一方付出时间与技能,完成技能的价值变现。

但企业并不具备对员工的24小时控制、掌控权,企业与员工之间是时间雇佣关系,有着明确的时间界限约定。

不过,许多人在工作中,应该能感受到这种界限的模糊性,企业为了更快、更好的摄取利益,在竞争中获得稳固地位,单方面的违反了约定,越过了界限。

“大部分公司都存在着员工加班、在家加班的现象,无非是频率多少、时间长短的区别”。

许多管理者甚至是员工本身认为,加班只要给出足够的加班费,也就完成了一次市场价值交换的“自调节”过程。

但我认为,这种“自调节”并无法增加双方的利益,反而使双方的利益共同受损,除了员工不是机器,并无法维持高效运转的原因之外,还有着许多其他因素影响。

紧张情绪:适当的压力可以使员工迸发出更多的激情与产量,但当员工多次、长时间加班时,加班对员工则形成了叠加性的压力,生物化学家赛利认为,如果叠加性压力无法消减,最终会消耗大量的、精力资源,使员工陷入“精疲力尽”之中。生活疏远:不管是在办公场所还是家庭之中的加班,使员工无法与家庭、朋友过多的交流,既缺失了生活所带来的温情,也使员工无法在对外交流过程中迸发出“闪光”,同时休息时间的减少,也使得员工无法对精力进行恢复。滋生怨气:叠加性的压力与生活疏远,使员工沦为精疲力尽的“工作机器”,长久以往,员工便会滋生出怨气,这股怨气会散播至公司的各个角落,降低企业整体的工作效率。精疲力尽、思路枯竭与怨气,使得员工不仅无法发挥出超常的工作能力,反而降低了员工的正常工作效率,对企业来说,显然是得不偿失的。

小时工作制关系

我们从计划经济到如今的市场经济,这其中有着许多未曾扭转的思想,导致我们在认知上产生割裂,从而爆发矛盾冲突。

对于50、60后群体来说,加班、超额工作,是值得赞扬与认可的,毕竟以他们的年代来说,是有助于社会整体发展的。

但在现如今的90后看来,加班、超额工作是低效的代言词,也是许多企业不可饶恕的“原罪”,他们更希望在工作、生活之间找到平衡,毕竟他们本就是为了生活而工作。

从《90后职场人洞察报告》中,我们可以看到90后群体越来越注重企业的薪资与自由的时间,在90-94年群体中对生活时间要求比例为23.53%;而这一数据在95后群体中则飙升为了35.8%。

新生代群体更注重自身的价值回报率,同时优越的生长条件,使他们不必过多的考虑生存问题。

他们获得了金钱与自由的选择权,因此在这里我可以提出一个有趣的概念:8小时工作制关系。

所谓的8小时工作制关系,便是我们虽然在一个集体之中工作,但互相之间尊重各自的界限,企业、员工都不去越过对方的界限行事。

“8小时工作时间内,互相紧密配合,员工积极完成企业工作,企业积极的给与员工应有的报酬,而在8小时工作时间结束后,双方互不打扰”。

没有强制性团建、没有下班后的电话会议、没有下班后的赶工,没有强制性的加班,大家在8小时工作时间结束后,相敬如宾。

我认为8小时工作制关系,才是未来企业、员工之间的最好相处方式。

个人与

集体

过往的经验告诉我们,这8小时工作制关系必然行不通,因为企业无法确保不需要加班,也随时都在出现突发情况。

但转念一想,如果我们所有都依托过去的经验,那么社会也就无需发展,行业也就无需更替。过往的经验如果用来对抗变化,那么这些经验似乎毫无意义。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企业无法确保不需要加班、随时在出发突发情况,本身便是对企业自身掌握的不足,本身也意味着我们企业没有达到一个“理想”状态。

我们无法用经验对抗变化,因为变化所裹挟的时代洪流,终将到来。

01个体与集体

我们习惯于说西方社会思想偏向个人主义,而我们偏向集体主义,正如在《社会心理学》一书中所描述的,通过调查发现,亚洲非洲和中美洲地区的本土文化,将集体主义放在更重要的位置上。

“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便是,我们的个体行为代表着集体的荣誉,我们的个体利益得失需要服从于群体”。

但社会文化带来的集体主义,也在随着时间变化,在新的社会协作模式之下,个人主义正在不断地滋长。

在《社会心理学》一书中,也提到了25岁以下的中国居民比25岁以上的,受年龄、家境、城市化、独生子女等因素影响,表现出了更强烈的个人主义倾向。

集体主义可以使个体强忍不适,积极的跟随企业安排,调整自己的行为模式,从而接受企业的越界行为。

但随着个人主义萌芽与不断地滋生,未来的新生代人群,将更加排斥工作侵占生活,企业如果不及时的跟随8小时工作制关系,修改自己的制度、规章,则可能在不远的未来丧失人才市场的竞争力。

02爱憎增减

企业还需要考虑一个关键因素,即使是个体维持在现有的集体主义思想,其也在不断的对越界行为产生不适感。

还记得我们前文所说的怨气滋生吗?怨气滋生对许多企业来说,并不是一件多么严重的问题,毕竟企业在与员工对话中,存在着更高的话语权,可以对员工进行替换与淘汰。

但我们不得不深入、长远的去考虑问题,当员工带有怨气,对企业存在“憎恨”的情况下所产出的工作、所进行的服务,真的能符合企业、用户的需求吗?

“许多企业窗口部门的工作状态,彰显了企业对待员工的态度,当员工处于满足状态,自然乐于服务用户,当员工处于怨气状态,则很容易将这种怨气发泄给用户。”

显然不能,甚至于当员工抱有怨气的状态下,去看企业的积极行为,也会曲解为“别有目的”,这便是爱憎增减效应,正如许多针对薪酬的提升、优化,会被员工理解为裁员、变相逼人走一般。

相信美国康奈尔大学教授爱德华·卢索,之所以经过试验提出爱憎增减效应,也是感受到了这种怨气所带来的曲解。

企业

获利

企业尊重8小时工作制关系,我认为是未来随着个人主义萌芽、滋生的必然产物,但现如今来看,许多企业并不具备动力。

但尊重8小时工作制关系,对企业来说是一种利大于弊的行为,其既可以增加企业的产出,也可以使企业在人才市场获得更好的竞争力。

如果说资本有着逐利本性,那么无论如何都不能错过此次变化。

01奥新顿效应

企业招聘员工参与到市场价值交换之中,员工需要运用自己独特的技能,使产品符合用户需求与预期,从而在市场中赚取利益。

这也就意味着,企业需要尽可能好的服务用户,而服务用户的过程,则需要确保员工与企业有着共同的目标。

但如果员工具有怨气,员工曲解了企业的各项规章,并且故意将怨气延伸至用户之中,都会使企业规模不断缩减。

即使是员工没有滋生强烈的怨气,企业对员工生活的越界,也使员工“筋疲力尽”,无法发挥应有的工作效率,长时间的加班更会使员工产生“磨洋工”的行为,故意将工作拖延至下班时间进行。

美国奥新顿工业公司的老板在告诉世人自己的成功秘诀时,表示其立足于一个反传统、反直觉的管理理念:“员工第一、顾客第二”。

这也被称之为奥新顿法则,指的是照顾好自己的员工、照顾好自己的顾客,市场便会对企业倍加青睐。

而员工作为企业理念的执行者,起到传递的关键枢纽作用,企业需要将员工放到第一位,将顾客放到第二位。

其实这并不难以理解,首先是一名员工接触着多名顾客,其次是当员工喜爱自己的公司,自然会主动放弃自身情绪,满足用户,正如爱憎增减效应所描绘的那样。

但国内许多企业,却并非如此,他们想尽办法的去压榨员工,使员工筋疲力尽、怨气横生时,又希望员工可以积极的对待顾客。

显然这是无法实现的,而产生这种思维的原因,首先是那句成功学的“顾客是上帝”在某一时间段过高的影响到了我们的文化。

其次是顾客意味着收益,许多企业的老板过于聚焦于顾客的收益角色,却忽略了其中扮演着关键传递角色的员工。

02优待

如何优待员工,我认为并非一件需要积极开动脑筋,需要冥思苦想才能得出的答案,而是一直被我们所忽视、不屑的答案。

我们完全可以从最基本的,8小时工作制关系做起,与员工之间建立互相尊重的基石,使员工恢复应有的工作效率。

同时,在克服种种阻碍之前,在摸索出一条合适企业自身的道路之前,我们也可以通过一些合理的方式,对员工的情绪进行泄压。

组织行为学中有一个“安全阀效应”的概念,指的是让下属尽可能的将不同观点、情绪宣泄,从而降低组织内的冲突矛盾。

“许多企业领导虽然表示积极听取意见,但往往对发言者进行粗暴的打断、严厉的指责,甚至时候的清算。”

我的建议是,通过匿名的形式,尽可能的让员工将内心的不满、观点、情绪进行宣泄,并给予合理的答复。

从而形成企业内部的“安全阀”,防止因负面情绪造成的冲突与怨气,使员工恢复身心健康的同时,更好的服务顾客。

加班、对生活的越界,使得员工无法恢复精力,陷入精疲力尽的低效工作模式,同时滋生了员工的怨气。

这使得企业的整体工作效率与服务环境受损,而个体意识的萌芽于滋生,使得这种不满与怨气将持续增长。

企业或许可以负隅顽抗,说出改变所需要的投入会使自己破产的“经验之谈”,但时代的洪流滚滚而来。

8小时工作制关系,便是“自救”的第一步。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