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兴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李白与高适从同被共游求仙访道到分道扬镳 [复制链接]

1#
引起白癜风的原因 https://m.39.net/disease/a_5657425.html

李白是诗坛一座不可超越的高峰,高适官封渤海县侯,是有史可载的诗人中官位最高的一位。

这样的俩位诗人之间还有一段同被共游的密切交往历史,最后却分道扬镳、恩断义绝,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大家知道为什么吗?

他俩错综复杂的恩怨情仇之间据说还牵扯着另外一位大诗人杜甫,这到底是什么样的“三角关系”,大家不好奇吗?

悟空最近看了一些资料和这三位诗人的诗作,好像发现了一些蛛丝马迹,给大家随便唠唠,就当八卦了。

01天宝三年,李白、高适、杜甫同游梁宋

事情开始于天宝三年,此时李白43岁,刚刚经历了他人生中最高光的时刻和最巨大的挫败--受玄宗宠信而供奉翰林、被谗言诋毁而赐金放还。此时的李白虽名扬天下,但因政治理想不能实现而心怀愤懑。于是又开始了他的游历生活。

高适小李白三岁,此时刚刚40岁,已经结束了自己的第一次幽州塞外幕府生活,也经受住了第一次科举失败的打击。此时客居在河南商丘,躬耕自取。

两位失意的诗人在洛阳相遇,在加上比他俩小十岁的杜甫,三人很快结成了一个小团体,同被共游、评诗论文、求仙访道,畅谈天下大事。

关于这一时期的经历,三人都有诗作记录。这段时期,有一个不可不说的人物,与他们交往甚秘--杨山人。这位无名的杨姓山人大约是他们求仙访道时结识的朋友。当杨山人要归嵩山时,李白、高适都写诗相送,可见情谊之深。

我们来看看这两首诗,从侧面感受李白、高适这一阶段的思想状态。

《送杨山人归嵩山》李白我有万古宅,嵩阳玉女峰。长留一片月,挂在东溪松。尔去掇仙草,菖蒲花紫茸。岁晚或相访,青天骑白龙。

《送杨山人归嵩阳》高适不到嵩阳动十年,旧时心事已徒然。一二故人不复见,三十六峰犹眼前。夷门二月柳条色,流莺数声泪沾臆。凿井耕田不我招,知君以此忘帝力。山人好去嵩阳路,惟余眷眷长相忆。

李诗还是一贯的风格,别离时并无哀伤,而是祝福朋友“青天骑白龙”,早日飞升成仙。这也反映了李白追求道家飞升的思想倾向。

果然,在与高适、杜甫的这次相聚后,李白在这年的秋冬之际,到齐州紫极宫请道士高天师授道箓,成为一个履行了道教仪式的真正的道士。

高诗里也还是他一贯的真挚。他感叹十年间心境变迁,已经不再打算过“凿井耕田”、“忘帝力”的隐居生活。并真挚的因为挚友别离,前路漫漫,而离愁别绪涌上心头。

从诗中可以看出,即便有一个时期,高适有隐逸的向往,但他从根本上还是一个以济世报国为己任的正统儒家思想接受者。因此,结束了这段与李白、杜甫的漫游生活后,高适第二次开始了自己的备考科举生活。

02天宝八年,高适制举登科,李白南游吴越

天宝八年,高适四十六岁。在距第一次科举落第后十四年,经睢阳太守张九皋所荐举,再次应有道科,终于中举登科。中举后的高适,以四十六岁高龄官封封丘县县尉。

县尉是多大的官职?具体干些什么工作?我们先来看看史料中的记载。

《唐六典》记载:

京县设六县尉,分判六曹事,即司功、司仓、司户、司法、司兵、司士,一尉判一曹,与州府的六司相对应。畿县、上县设尉二人,亦掌六曹,一掌兵法士,一掌功户仓。

《文苑英华》载欧阳詹《同州韩城县厅壁记》记载:

县亦有六曹,尉二人,一判功户仓,其署曰东厅;一判兵法士,其署曰西厅,兹厅兵法士之厅也。根之州,则司法、司兵、司士尽在,形其国,则兵部、刑部、工部尽在,兵主武,法主刑,士主工。

《唐六典·三府都护州县官吏》记载:

亲理庶务,分判众曹,割断追催,收率课调。

从这些记载可以看出:唐代县级政府行政机构中,县令是长官,负责统筹全县之政务;具体负责执行办事的就是县尉,其职掌包括行政、司法、财政等各个方面,是具体负责庶务的官员。

封丘县,古为豫州,兖州地域。唐高祖武德元年(公元年)废封丘,置守节县。公元年,恢复封丘县建置。唐初,封丘属河南道,汴州陈留郡。封丘,即是现在的河南省新乡市东南隅。

四十六岁的高适就在封丘这么一个“小邑”,做着“分判众曹,割断追催”这么一个芝麻绿豆大的小官。

这一段时期的高适,是非常不开心的,从他这一时期所作的一首诗就可以看出。

《封丘作》高适我本渔樵孟诸野,一生自是悠悠者。乍可狂歌草泽中,宁堪作吏风尘下?只言小邑无所为,公门百事皆有期。拜迎长官心欲碎,鞭挞黎庶令人悲。归来向家问妻子,举家尽笑今如此。生事应须南亩田,世情尽付东流水。梦想旧山安在哉,为衔君命且迟回。乃知梅福徒为尔,转忆陶潜归去来。

县尉的工作完全与诗人的想象不同。当初只以为邑小官闲,哪知道一进公门,便是自投罗网,种种令人厌烦的公事,都有规定的章程和期限,约束人不得自由。更受不了的还有“拜迎长官”“鞭挞黎庶”时的难堪,这对高适是莫大的屈辱,不能不“心欲碎”,“令人悲”。

从这首诗中可以看出,一心考取功名的高适并不是为了做官,为自己谋求私利。他是一个深受儒家忠君爱国熏陶的君子,他为水火中的人民心碎悲伤。

正是因为有了这一段的为官经历,使得他清醒的认识到之前科举为官的道路都是错误的,并不能改变安史之乱前期吏治黑暗的官场现状。因此,在为官三年后,高适毅然辞去封丘县尉一职,再度西出塞外,到凉州河西节度使哥舒翰幕府任掌书记。

这一时期的李白,年届五十,正在南游吴越的途中。在游历吴越名胜古迹的同时,李白也写了他一生中为数不多的几首怀古诗。我们选择其中一首,来看看李白这一时期的思想动态。

《苏台览古》李白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这首诗在怀古诗常有的古今盛衰的历史喟叹之外,还有着李白特有的执着强烈的生命意识。诗中的春光依旧,而穷奢极欲的帝王已无处寻觅。不但表达了昔盛今衰的无限感慨,也体现出李白对帝王穷奢极欲生活的否定态度。读者也应该能从中读出诗人借古讽今,隐射唐玄宗晚年昏庸奢靡生活的真实意图。

是否这一时期的李白就只是游山玩水呢?答案是否定的。从这首诗和相关史料记载,李白一生的游历中,时刻都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