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兴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边城民族文化新教育实验 [复制链接]

1#
北京白癜风治疗医院哪家最好 https://jbk.familydoctor.com.cn/bjbdfyy_ks4609/

花垣县教育科学研究所民研室高英伦

图1.高英伦在湖南经视专题节目中谈《边城》及茶峒旅游开发(截屏)

沈从文是中国“乡土文学”之父,走进沈从文的代表作《边城》,也就走进了神秘湘西的乡土地理,走进了边城茶峒的民俗世界。《边城》提供的理想的一种“人生形式”,是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于人性的人生形式”。除了“优美”,也有人在命运的变数面前无助与无奈的忧伤。从沈从文的文字里一路走来,在《边城》的民俗世界里浸润着民族文化,思考“新教育实验”关于书香校园的营造,行动,唤醒,点亮,所有努力都将从人本化出发,试图提升到“人”的高度,再“把人还原为人”,达到“人”的“自我实现”。通过学习《边城》,以新教育实验为契机,创新民族文化教育发展的新路径。

图2.电影《边城》中的爷爷与翠翠截屏

《边城》故事

《边城》讲了一个很简单的翠翠故事:茶峒山城一里外的小溪边,拉拉渡爷爷和外孙女翠翠相依为命。城里船总顺顺有两个儿子,大佬叫天保,二佬叫傩送,都看上了翠翠。翠翠爱傩送不爱天保。天保失望之下驾船离家,“下常德”失事淹死。傩送因哥哥之死心里结了疙瘩,也驾船出外了。雷雨之夜,爷爷死了,只剩下翠翠一个人。翠翠心里想着的那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

图3.边城茶峒赛龙船

《边城》中的民俗世界

沈从文的《边城》呈现了一个充满风情的湘西民俗世界,体现在节庆习俗、爱情观念和婚俗、傩神信仰中。“人们生活在民俗里,就好像鱼儿生活在水里,没有民俗,也就没有了人们的生活方式。”(钟敬文语)《边城》开篇点出:“边城所在一年中最热闹的日子,是端午、中秋和过年。”

图4.茶峒端午节抢鸭子习俗中“二佬”的电影《边城》截屏

从端午节看,作者着墨最多,四次提到“端午日”。翠翠与天保、傩送两兄弟的爱情故事、情感纠葛,始终与端午节息息相关。她与他俩相识在端午节,而且都与湘西端午节“划龙船”、“捉鸭子”这两项节庆活动有关。罗宗宇认为,《边城》情节链中的核心项与关节点都包括傩送和翠翠之间的相识、唱歌、等待三个最基本的叙事单元。其中,相识和唱歌就是由民俗事件来构成和推进的。“划龙船”后的“捉鸭子”,为边城边地所特有,反映了雄性的征服欲望,间接表现了男性对女性的征服,体现出湘西原始而又充满热情的爱情意识。《边城》小说中曾写道:“你这时捉鸭子,将来捉女人,一定有同样的本领。”

图5.《五溪蛮图志》之“五溪苗民风俗图”《钓酒》诗云:“钓藤饮酒趣偏多,醉后苗音月下歌。不识不知忘帝力,葛天世界乐如何。”“月下歌”乃湘西苗族风情,《边城》月下情歌更醉人。

从中秋节的“月下对歌”看,多民族混居的边城边地,“走车路”还是“走马路”成为一道人文奇景。文中说:“这两年来两个中秋节,恰好都无月亮可看,凡在这边城地方,因看月亮而起整夜男女唱歌的故事,皆不能如期举行……”天保与傩送为翠翠唱歌也要挑“有大月亮天气”。“走车路”是汉族婚俗,得请媒人带着彩礼上门提亲,看重“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走马路”是当地苗族婚俗,在远处为翠翠唱“三年六个月”的歌,以歌声赢得心上人的爱情。公平竞争,古老浪漫,侧面反映出苗族婚俗中女方所拥有的主动权和自主权,顺心而选,不受世俗眼光或家世背景所累。甚至从事皮肉生意的妓女也可以“听水手爬桅子唱歌”,即便堕入风尘,仍怀着对爱情的甜蜜情愫。

从傩神信仰看,透出苗民信奉傩神有着悠久的历史。对于天保和傩送这两个名字,《边城》小说做了解释:“他把长子取名天保,次子取名傩送,意思是天保佑的在人事上或不免有龌龊处,至于傩神送来的,照当地习俗,人便不能稍加轻视了。”当地人认为,傩神要比汉人的“天”更加灵验。故事最后,从天保的夭折得到印证。

通过读《边城》,通过这些不为人知的湘西民俗风情的描写,更真实地走进边城人的日常与世俗生活,更真切地感受着湘西人“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于人性的人生形式”。

新教育实验下的民族文化教育新路径

沈从文《边城》中的民俗世界,为我们提供了一面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