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兴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修改稿道德经太上,不知有之 [复制链接]

1#
白癜疯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video_bjzkbdfyy/

解读《道德经》17一1

以道治天下,天下太和

〈原文〉

太上①,不知有之②;

其次③,亲而誉④之;

其次,畏之;

其次,侮⑤之。

〈注释〉

①太上:指有道的帝王。太:极,最。上:上善,上德。

②之:指统治者。

③其次:比有道者的道心差些的帝王。

④誉:称赞。

⑤侮:轻慢,不敬重。

〈译文〉

有道的帝王,百姓感觉不到他的作用;

道心差一些的帝王,百姓亲近和称赞他;

再差一些的帝王,百姓畏惧他;

失道的帝王,百姓轻慢他。

〈解读〉

修心为道,就是观道,体道,悟道,行道而明道,与道融合为一体。目的,就是修身正心,提升自己的心灵品质,使自己立身处世总能保有一颗道心。核心内容,就是逐渐去除“自我”意识,来到“无我”之境,无我则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则终身无灾祸,拥有辉煌人生。

一个人修道的程度不同,人心距离道心的远近就不同,人心距离道心的远近,决定着思维境界的高低。思维境界决定人生行为,人生行为决定人生结果。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皆应以修道为本。

如果是一个统治者,修道的程度不同,呈现出来的心灵品质就不一样,所统治的百姓对他的情感反应就会不一样,反映出来的是不同的统治效果。所以,一个统治者,要达到最佳的统治效果,唯有自身不断的修心为道,提升自己的心灵品质,持守“道心”,惟精惟一,以“道”治天下,则无不治。

“太上,不知有之”。有道的帝王,持守道心,以道莅天下,无我无私而无为。因为无为,所以治理天下不会随我意我欲施政天下,“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百姓因此保持敦实朴素的道心。上下同心,各尽天然“无为”本性,相互诚信无欺,各施其力,以无为应无为,安享自在之乐。所以百姓感觉不到帝力的存在。

在《帝王世纪》中有这样的记载,“天下太和,百姓无事,有五老人击壤于道,观者叹曰:大哉尧之德也!老人曰:‘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

持守道心则无为,无为则无事,上下无事则天下太和。这是以道治天下。

“其次,亲而誉之”。脱离了道心,就会产生自我人心,有了自我就有了自我分别心,产生了是非,美丑,善恶等等分别,有了自我的个人欲望和利益追求。社会因此会躁动,是非频繁。统治者为了维护社会安宁,施以仁政,以德教化天下。首先自己能做表率,亲力亲为,勤政爱民,平易近人。统治者的言行受到百姓的认同,其统治利于百姓,受到百姓的拥护,所以百姓愿意亲近他并且称赞他。失道而后德,这是以德治天下。

“其次,畏之”。离道心越来越远了,统治者心灵品质更差了,社会更为动荡,治理天下主要是依靠严刑峻法。奴隶制社会里,没有民主、公平、公正可言,没有真正的法制,官民处于不平等的地位,严刑峻法只是维护统治者特权的工具,苛刻的法令剥夺了百姓的自由权利,禁锢了百姓的思想,扼杀了百姓的创造力,百姓畏惧法律,畏惧统治者。失德而后礼,这是以礼法治天下。

“其次,侮之”。丧失了道心,则以自我为中心,唯我独尊,私欲私心膨胀,上下互不信任。统治者荒淫无度,欲壑难填,用权谋诡计愚弄百姓,用酷刑暴力镇压百姓。社会礼崩乐坏,尔虞我诈,盗贼四起,民不聊生,百姓对统治者厌倦鄙视,斗争反抗。大道废弃,这是以暴政治天下。

暴政治天下,民不聊生

(注:本文为作者原创,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