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兴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科举有哪些流程,与高考相比,哪个更轻松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注意 http://pf.39.net/bdfyy/zjft/160311/4785535.html

修身治学,是中华民族有史以来的优良传统。在农耕文明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农耕文化,与读书修身治学结合在一起后,形成华夏文明特有的“耕读”文化。耕读文化,是古代知识分子十分推崇的生活方式,一边读书,一边田园耕作,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帝力于我何有哉”的隐匿生活。很多士人没有入世为官前,基本上都是以“耕读”为主,与今天的“半工半读”十分类似。

虽然“耕读”是古代社会文人士大夫,普遍采取的生活方式,但不是他们的生活目的,耕读更像是一种人生的生活方式。通过耕读博取功名,然后入世为官,跻身上流社会,从此人生变得飞黄腾达。所以有句话说“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说得正是这个道理。很多人将高考比作科举,以此形容高考的难度和重要性。真正了解科举后,才知道两者没有可比性,因为科举实在太难太难。

先说录取人数

自年恢复高考以后,高考得到不断地完善和扩大。到21世纪,每年参加高考的人数基本维持在-万人,本专科录取率大约在70%-80%之间,本科以上的招生人数约为全部考生人数的10%左右。估算下来,一年将近90万本科生成功踏入校园。这个数字咋一听,感觉十分微小,但与科举比起来简直堪称“天文数字”。

科举始于隋朝,成熟于唐宋。隋朝至清朝共历经6个大王朝,合计左右的历史。期间一共有过名科举文状元和名武状元,加起来名状元。唐宋明清基本在百人左右,辽金元约三十人。

隋朝约万人口,唐朝万,宋朝(加上辽金西夏)约2亿多一点,清朝鼎盛时期达到4亿人口。按照距离现在最近的清朝来算,将人口扩大三倍至13亿,状元人数也不过数百人,与现在的高考本科人数有着天壤之别。

考试的时间长

通常情况下,高考的考试时长为2.5天-3天,每天分为上下场,每场约为2个小时左右。科举要远比高考的时长要长很多,科举分为三场进行,一场为三天。每开始一场考试,考生只要入场,三天的吃喝拉撒睡要在考场解决,且只给考生一个容纳床榻的空间,里面包含睡觉的床榻,如厕的茅房,每个考生的面前有两名卫士看守。

为了体现科举的严肃性,童试、乡试必须由当地的县令府尹亲自监考,到最后一轮殿试时,皇帝会亲自坐在殿上为考生监考,很多心理素质差的考生,在长时间的答题劳累和高度紧张中,能直接昏过去。

今天的高考,往往考完一场后,家长会在考场外翘首以盼,好吃的好喝的一并张罗上。古代的科举考生,长达三天的封闭式考试期间,要自备干粮。

考试的科目不同

高考一般分为文理科,理化生和史地政两大类,外加通考的语数外。古代的科举要远比这些难度要大得多。隋唐科举的科目主要以墨义、口试、贴经、策问、诗赋等。宋朝在隋唐的基础上进行删减,只保留经义、策问和诗赋。明朝时期,历史上有名的八股文出现,只考一科的传统一直延续到清朝。

墨义相当于一种完形填空题,从四书五经中挑选某句经典语句,让考生进行补全;帖经跟墨义的考试形式差不多,也是一种完形填空;策问属于一种对策题,考官给出一条问题,让考生围绕问题回答对策;诗赋则是文人最拿手的作诗赋词。

所以,综合来看科举与高考有着一些相同之处,本质上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考试。无论从考试的内容和考试结果的运用,还是社会对它的重视,双方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