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兴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春种秋收与大地真实地连接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专科哪家好 https://mjbk.familydoctor.com.cn/bjbdfyy_ks811/


  春种秋收:与大地真实地连接


  ——原陆学校农耕小记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这首据说是中国最古老的诗歌,陪伴着我们整个农耕的过程。一个人,如果知道靠自己勤劳的双手就可以过上美好的生活,他还会焦虑未来吗?


  三年级下学期,我带领孩子们进入农耕版块,从古老的神话故事中,去溯源我们的祖先是如何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在这片土地上顽强地生存下来,并且代代相传,生生不息的。


  本来,原陆学校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就很适合孩子们跟自然连接。孩子们真切地感受着四季的轮换,日月星辰的流转。每天上学和放学的路上,他们眼中所见的是青了又黄的农田,脚下所踩的是柔软的大地。他们可以在小溪里见证小蝌蚪变成青蛙,可以在小山坡上看到竹笋长成大大小小的竹子,也可以在小树林里捡到各种从天而降的小果子。这一切对于每天汽车接送,下楼便走在坚硬的水泥路上的城里孩子来说,真是一种莫大的奢侈。可是,光看着农民伯伯在田间劳作,看到他们晒得黝黑的皮肤,他们轻描淡写地感叹一句“真辛苦啊”,却远远体会不到什么才是真正的“粒粒皆辛苦”。


  于是,今年春末,原陆学校老师们带着银杏、嘉禾、百合班的三个班孩子们,自己泡种,知道种子要“三起三落”。他们盼着种子发芽,非常精心地呵护着那嫩嫩的小白芽。然后自己到田里去挖来泥土,把发芽的种子种到泥土里,每天惦记着这些小生命。天晴了,要去看看种子是不是缺水了;下雨了,又担心种子被太多的雨水淹死。就这样小心翼翼地,终于看到种子长成秧苗,每天仍要去看一眼是不是又长高了,有没有足够的水分。终于得到农场的消息,那边的秧苗也已经长得足够高了。孩子们又把自己照顾的秧苗也带到农场,郑重地插到水田里。这个过程,胜过所有教科书上的种植理论,还有关于对生命的敬畏的教育。


  陪伴了原陆每一届孩子们农耕的黄恩泽老师带队,我们来到了绿优朴有机农场。在农场三天,我们脱掉鞋袜,光脚踩在泥土里,弯下腰来,拔秧、插秧,像一个真正的农夫那样去工作。在综合素养课上,老师带给孩子们的布袋和尚的《插秧歌》,便有了切身的体会:手捏青苗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六根清净方成稻,退步原来是向前。至于诗里所蕴含的深刻的人生智慧,因为有了这一弯腰和一低头的真实经验,相信他们会在未来的某一天领悟到的。


  虽然很热,很累,手上脚上留下了不少伤痕,还有各种不知名的小动物不时来亲近一下,但是,当孩子们看到自己亲手把一片水田变成了绿油油的稻田时,脸上那挂着汗珠的喜悦和骄傲真是千言万语也无法形容的。


  回到学校,孩子们心里还挂念着那些小生命的长势。


  三个月后,终于又得到农场的消息,我们插下的稻谷可以收割了!我们再次回到农场,把自己亲手插下去的稻谷收割回来。站在土坡放眼望去,那金黄金黄的一大片稻谷真是一幅很美的画!而在接下来的这几天,我们又要用我们的双手去改写这幅丰收的画卷,六亩地,五天全部收割完,用的是最老式的脚踩式打谷机,看起来像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可是孩子们完全没想那么多,经过简单的感恩仪式之后就迫不及待地干了起来。三十几把镰刀,同时发出“嚓嚓”的声音,像是一首愉快的乐曲。不久,打谷机开始“轰隆轰隆”地唱起了一首雄浑壮阔的劳动之歌,整个稻田就有了一种热火朝天的氛围。就这样,从日出到日落,除了午餐午休的时间,镰刀一直在挥舞着,打谷机也一直在转动着。孩子们竟然奇迹般地用四天时间提前完成了收割任务。长沙的秋天如同酷暑,孩子们每天收工时都已经累得筋疲力尽,有的孩子说,想回家,再也不想来了。但是,经过一个晚上的睡眠,他们又忘记自己前一天的赌咒发誓,仍然精神饱满地投入到新的一天的劳作中来。


  第五天,老师们带着孩子们先去稻田拾稻穗,让每一粒饱含着汗水的稻谷都能归仓。几乎是地毯式地搜索,最后,孩子拾得的稻穗打下来的稻谷竟然装了半编织袋。


  最后,黄老师带领所有师生又作了一个感恩的仪式。谢天谢地,我们平安顺利地完成了收割任务。此刻的这份敬畏的种子,应该已经深深地植入了孩子们的心田中。


  接下来,见证丰收成果的时候到了。孩子们两个一组,背着一袋稻谷,步行三公里路,历时四十多分钟,来到打米厂,看着那神奇的机器把金黄的稻谷变成一粒粒白花花的大米。这是一个完整的生命过程,也是孩子们一次完整的成长过程。在步行回农场的路上,孩子们脚步轻快了许多,那是一种只有经历了负重前行之后才有的轻快。


  农耕结束,每个孩子都分到了一份劳动的果实:一小袋带着大自然的甜香的新鲜出炉的大米。虽然不多,但是很珍贵!这时,“粒粒皆辛苦”这几个字一定比任何时候都要更贴近孩子们的心!


  后记:在农场,我们真正体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生活,每天早上六点多起床,老师们带着孩子晨练半小时,然后读书半小时,吃过早餐之后,就开始向稻田进发。下午工作到夕阳西下,再收工洗个热水澡,孩子们一个个又变得清清爽爽的了。吃过晚饭,老师们带着孩子们写农耕日记,把最鲜活的经历和感受记录下来,九点准时熄灯休息。这样有节奏的生活带来了一种力量,一种可以从疲惫恢复到精神饱满的力量。晚上,在静谧的夜空下,孩子们仰望星空,诗兴大发,那些充满天地灵气的诗句就这样自然而然地流泻于笔端。这些孩子多么有幸,能这样真实地与天地连接!作为他们的老师多么有幸,能见证这些生命成长和蜕变的过程!


  (作者/胡美丽长沙县原陆新教育实践学校)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