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兴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自用文学小史文学之先声上古诗歌 [复制链接]

1#

一般认为,人类在文字诞生以前,就已经存在口头上的文学作品,虽然学者们对于文学起源莫衷一是,但是歌谣无疑是后来文学本源的先声之一。

鲁迅曾在《且介杂亭.门外文谈》中写道:人类是在未有文字之前,就有了创作的,可惜没有人记下,也没有法子记下。我们的祖先的原始人,原是连话也不会说的,为了共同劳作,发表意见,才渐渐练出复杂的声音来,假如那时大家抬木头,都觉得吃力了,却想不到发表,其中有一个叫道“杭育杭育”,那么,这就是创作;大家也要佩服,应用的,这就等于出版;倘若用什么记号留存了下来,这就是文学;他当然就是作家,也是文学家,是“杭育杭育派”。

鲁迅认为喊号子可算是原始人类创造文学的开端,这样的看法早在先秦就产生了。

《吕氏春秋》中就曾记载最早的劳动号子:今举大木者,前呼舆謣(音于于),后亦应之,此其于举大木者善矣,岂无郑、卫之音哉?

西汉时期的《淮南子》亦有类似的记载:今夫举大木者,前呼邪许,后亦应之,此举重劝力之歌也。

这也成为今天人们认为古代文学起源于劳动的论据之一。

据说三皇时期便诞生了的《葛天氏之乐》: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一曰载民,二曰玄鸟,三曰遂草木,四曰奋五谷,五曰敬天常,六曰达帝功,七曰依地德,八曰总万物之极。

可惜这样大型的歌舞虽有八阕乐章之名,古人却未将其内容记录下来。

而据说作于神农氏时期的《蜡辞》则有具体的文字传世: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

《蜡辞》即所谓的“腊祭”,现在一些地区的少数民族还保留着类似的仪式。

这首用于祈求上天的祝辞描述了古先民向天祈求水土安宁、昆虫草木不要妨害庄稼的美好愿望。

古代生产水平低下,人们多以采集打猎为生,于是也就顺理成章地诞生了以狩猎为内容的“猎歌”。

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关于打猎的歌谣即《弹歌》:断竹,续竹,飞土(泥制弹丸),逐宍(古肉字,表示野兽)。

这首二言诗可谓后来诗词之祖,歌谣内容表现了古人断竹为弹弓且以弹丸追打猎物的生动场景。

大概到了传说中的尧舜时期,各地百姓在其治下,民风淳朴,天下大治,于是就有了《康衢歌》、《击壤歌》两首赞美太平之世的四言诗。

《康衢歌》:立我臣民,莫匪尔极。不识不知,顺帝之则。(使得天下臣民各得其所,这是尧帝的功劳。民风淳朴没有人投机取巧,是因为遵从尧帝的教导)

传说上古圣王尧微服私访到康衢这个地方,听到里巷儿童的这首歌谣,便决定将天下禅让给舜,自己则归隐山林颐养天年去了。

《击壤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

这首歌谣浅显易懂,一直到今天,各地偏远农村的农人生活仍然如此。

击壤,大概就是上古先民的一种打击乐器,也有学者认为是一种儿童玩具。

孔子曾在《论语》中称赞尧舜,其中有一则曰: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已正南面而已矣。

(舜大概就是无为而治之君主吧,他哪有推行什么政策,不过是恭敬的南面称王罢了。)

是以帝力于我何有哉,这就是说舜无为而治,天下大化,老百姓都不知道舜的功劳,发出了帝王的权力对我有什么影响的慨叹。

这样的治国方式,比之后世,官吏催逼纳税、强制劳役等有为之道不知高了多少倍。

那个时代舜帝亦自歌《南风歌》,用以体恤辛勤的万民百姓: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

《礼记·乐记》曰:“天地之道,寒暑不时则疾,风雨不节则饥。

上古时代,生产力低下,先民们靠天吃饭,风调雨顺意味着百姓安乐,因此舜帝歌颂南风之温润,以此抚慰天下臣民。

传说舜帝在一次宴会中,忽然间钟鼓变声,天降瑞云,于是他决定禅位给治水有功的大禹,禹就是古夏朝的开创者。

此时就出现了舜歌颂禅让与群臣相和之歌——《卿云歌》。

《卿云歌》《八伯歌》《帝载歌》合于一诗:卿云烂兮,糺缦缦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明明上天,烂然。日月光华,弘于一人。日月有常,星辰有行。四时从经,万姓允诚。予论乐,配天之灵。迁于贤圣,莫不咸听。鼚乎鼓之,轩乎舞之。精华已竭,褰裳去之。

这首歌谣大意是舜赞美瑞云缤纷,日月光明,循环往复,表达将禅位给禹的事情,八伯歌颂舜之治国有方,深明天道大义,舜又阐述禹的贤圣和其衰老将归隐之意。

不过由于这首歌词义优美工整,前人一般认为此歌谣诞生于汉代,是托古之伪作。

即便如此,《卿云歌》依旧是一首颇为优美的古代政治赞歌。

《吕氏春秋》曾有记载,夏朝开国之君大禹,在其治水期间,由于过于辛劳忙碌,以至于年过三十未娶,当他巡查到了涂山这个地方,发生了古人所谓“天人感应”之事,预感到自己将娶妻成家:

“吾之娶,必有应也。”(大意:我的婚事,一定会有人响应。)

此时有一九尾白狐拜访大禹,他们便在涂山成婚,涂山之民作《涂山歌》歌颂:

绥绥白狐,九尾庞庞。成于家室,我都攸昌。(大意:独行的白狐啊,九尾鲜艳引人啊。大禹和她成婚啊,必将昌盛国家啊!)

《涂山歌》经过后人再创作,又衍生出另一个版本:绥绥白狐,九尾庞庞。我家嘉夷,来宾为王。成于家室,我都攸昌。天人之际,於兹则行。

这个版本大概为汉人所作,因为其中提到的“天人感应”之义,是在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才流行于世。

传说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涂山女思念不已,于是作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首怀人情歌,即《涂山女歌》,又名《候人歌》,歌谣曰:

猗兮。

只有短短四个字,却成了中国诗歌之源,这样的四言体在《诗经》中传为滥觞。

传说夏朝之时,诞生了《九辩》、《九歌》之乐章,后来其内容因年代久远而失传,但其名则为后世楚辞所用,成为辞赋之祖。

夏朝也诞生了最早的《易》,即《连山易》,如今流传的《周易》中,便保存了很多夏商周时期的一些民谣。

《易经.归妹上六》:女承筐,无实。士刲羊,无血。

据学者考证,这是一首控诉奴隶制社会中,领主们不劳而获,底层百姓劳而不获的歌谣。

《易经.贲六四》:贲如,皤如,白马翰如。非寇,婚媾。

这是远古时代描述抢婚的野蛮习俗的歌谣,抢婚者得意洋洋地歌唱其骑着装饰华美的白马,志在必得的情态跃然而出。

夏朝末代君主桀残暴不仁,商汤乘机夺了夏朝的江山,建立了商朝。

商朝时期的甲骨文,成为中国最早的较为完备的文字系统,在出土的甲骨文中,就有类似求雨的歌谣的文字。

《求雨歌》:今日雨,其自西来雨?其自东来雨,其自北来雨,其自南来雨。

这首《求雨歌》与汉代乐府中的名篇《江南》(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在行文结构上几乎一模一样。

商朝的最后一位君主,便是与桀齐名的暴君纣王,他的叔叔箕子劝谏纣王未被采纳的情况下,佯狂出奔,后来被周武王封在了朝鲜平壤,被中国学者认为是朝鲜、韩国人的祖先。

有一次,他从朝鲜来到商朝故都,感慨物是人非,于是作《麦秀歌》,成为中国历史上有记载的第一首文人诗歌:

麦秀渐渐兮,禾黍油油。彼狡童兮,不与我好兮。

此后,《麦秀歌》和诗经《黍离》篇并驾齐驱,成为数千年来文人们抒发亡国之痛的名篇。

陶渊明曾在其《箕子》诗中曰:狡童之歌,凄矣其悲。

周武王在牧野之战中取得了对商斗争的胜利,攻入朝歌,纣王自焚而死,商朝灭亡。

伯夷、叔齐两人对周武王的做法不以为然,认为这是“以下犯上、以臣弑君”,他们义不食周粟,便在首阳山上采薇而死。

《采薇歌》便是他们的绝命辞:

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适安归矣?于嗟徂兮,命之衰矣!

《采薇歌》情深意切,表达了上古神农虞夏圣王时代的转瞬即逝、对周王朝及武王个人的抨击,还有生不逢时的感慨、即将奔赴黄泉而不妥协的态度。

《采薇歌》以后,中国便诞生了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国的诗歌也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参考书目:《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

《中国历代歌谣精选》《先秦文学史》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